二、恢复与振兴阶段(1975—1997)

作者: 时间:2019-12-09 点击数:

文革结束以后,中华大地迎来了科技文化事业的春天。我校固体矿产勘查学科和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成果斐然。形成了分属矿床教研室、勘探教研室和煤田教研室管理的矿床学、矿相学、找矿勘探、重砂、煤田勘探、煤岩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系直属的中心实验室(包括偏光显微镜室、计算机室等)的两级管理实验室体系。80年代我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标准化流体包裹体实验室、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实验室,并新开设流体包裹体、矿床统计预测、矿田构造等实验课程。1991年成功申报原地质矿产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1992年赵鹏大教授获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成为获此殊荣亚洲第一人。1995年赵鹏大教授提出了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的构想,并把“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新的现象,能及时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作为地学类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

此外,在教材和实验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编写出版了《矿床学》、《矿相学教程(地质类专业用)》、《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及其在地质上的应用(地质、勘探专业用)》、《矿床统计预测》、《流体包裹体地质学》、《矿产预测的理论与实践》、《矿田构造与成矿》、《矿田构造学》、《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学》、《矿产预测学概论》、《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教材和配套的实习指导书,如《矿床学实习指导书》、《矿相学实验指导书》、《矿床统计预测附本(实习教材及有关数学用表)》、《流体包裹体研究实践指南》、《重砂矿物分析(矿床地质学专业用)》、《矿田构造学实验指导书》等,在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由袁见齐院士等主编的《矿床学》及其实习指导书1987年获原地质矿产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88年再次获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由赵鹏大院士等主编的《矿床统计预测》及其实习指导书和由翟裕生院士主编的《矿田构造学》均于1996年获原地质矿产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由吴冲龙教授、汪新庆副教授等主编的《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1997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这些实验教材都具有相当高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其中有的教材后经多次修编与再版,沿用至今。1997年,胡明安教授等开展了《矿床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建立了湖北大冶野外实习基地。

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