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与发展阶段(1952—1974)

作者: 时间:2019-12-09 点击数:

1952年11月7日,伴随着北京地质学院的成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前身——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也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设立,并开始培养我国自己的固体矿产勘查专业人才。该时期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既要翻译前苏联的实验教材,又要引进和调试实验设备;既要选择合适的野外实习基地,又要采集大量教学用矿石标本;既要培训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又要不耽误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总之,一切都是几乎从零开始,但在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初步建成了相关专业教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广大师生直接深入到找矿勘探第一线,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为我国建国初期学科发展与地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步从前苏联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特色和较完整的理论和实验(践)教学体系。以新课程《找矿勘探地质学》及其实习课的开设作为良好开端,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同时,在对当时前苏联、欧美国家及我国矿产勘查理论与实践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7个完整的学科方向:

(1)以袁见齐教授、翟裕生教授、朱上庆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矿床学方向;

(2)以翟裕生教授、林新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矿田构造方向;

(3)以赵鹏大教授、熊鹏飞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矿产勘查理论、方法与技术方向;

(4)以赵鹏大教授、李紫金教授、胡旺亮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数学地质与矿床统计预测方向;

(5)以卢作祥教授、范永香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方向;

(6)以李万亨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矿床经济评价方向;

(7)以徐国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矿相学方向等。

每个方向均为大学生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和配套的实验课,野外实践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正常教学活动被迫停滞。

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